- 为地域文化注入活力
- 儿童乘车需求增长
- 《吴兴赋》道尽古今事
- 朝阳熠熠 启航未来
- 走进赣地古村
- 走进好客山东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由之路。在2024中国酒店与餐饮业品牌发展大会期间,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旅游业数字转型研究中心专家王丹就中国饭店业绿色发展指数等话题接受了央视网专访。作为跨学科研究专家,王丹将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背景与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独特视角。
提问:本次大会首次发布“中国饭店业绿色发展指数”,这个指数有何特点和实际意义?
王丹:中国饭店协会从2001年就开始推动绿色饭店建设,在促进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现在是时候全面评估这些努力的实际成效,看看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宣贯工作是否真正推动了行业的绿色转型。
为此,我们香港理工大学团队投入近一年时间,深入行业一线开展调研。通过大量的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构建了一个包含9个维度、80多个具体计量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这些指标涵盖了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废弃物处理、绿色采购等多个方面,每个指标都经过专家严格论证,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中国饭店业的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这个指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既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把尺子。作为镜子,它能让我们清楚看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短板;作为尺子,它能帮助我们精准衡量未来的每一步进步。通过年度跟踪,我们可以清晰观察到行业在不同维度的变化趋势,为企业改进提供方向,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提问:根据您的观察,目前酒店业在绿色发展方面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王丹:从数据来看,节能减排是当前酒店业的最大亮点。由于能源成本在运营支出中占比较大,很多酒店都在积极采用智能化解决方案。比如采用智能空调系统,根据入住率和气温自动调节能耗;在厨房区域应用新型节能设备,优化燃油系统运行效率。这些措施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减少了碳排放。
同时,餐厨废弃物处理方面也有不少创新。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探索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比如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料用于酒店绿化,或者转化为生物能源。还有酒店尝试与专业环保公司合作,建立了完整的餐厨垃圾处理流程,这些尝试都值得推广。
但我们也发现,很多酒店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由于绿色转型起步较晚,不少酒店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缺乏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流程。有些酒店虽然投入了环保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环保意识差异较大,一些环保措施在推行时往往会遇到阻力。比如部分酒店尝试推行客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的政策,就遭到了不少客人的抱怨。这需要酒店在推进环保措施时更加细致地做好沟通工作。
提问:消费者对绿色酒店的态度如何?酒店应该如何平衡环保与服务体验?
王丹:我们的研究发现,消费者对直接影响住宿体验的环保措施比较敏感。比如取消小瓶装水改用直饮水系统、使用大容量洗护用品替代一次性小包装、减少购物袋使用等,这些措施都会引发一些顾虑。部分客人担心这会影响便利性,也有人对公共用品的卫生条件表示担忧。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很多消费者仍然认为环保主要是酒店的责任,对需要自己配合的措施存在抵触情绪。所以我们看到,虽然不少人在观念上支持环保,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太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但也有一些酒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不仅加强与客人沟通,还将节省的资源投入到实际的环保项目中。比如有酒店利用节约的水电费用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有的则建立了完整的废品分类回收系统。通过这些看得见的行动,展示酒店推行环保措施的诚意,往往能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提问:在推进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您认为需要哪些支持措施?如何更好地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王丹:从调研来看,资金投入是当前酒店推进环保改造的最大挑战。许多环保设备和系统的前期投入较大,对中小酒店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此,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比如为企业更换节能设备提供补贴,或者对达到特定环保标准的酒店给予税收优惠。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立环保奖项等方式,提升绿色酒店的社会认可度。这不仅能增强企业的荣誉感,也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推动更多酒店加入绿色转型的行列。
行业协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挥独特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会,帮助酒店掌握环保技术和管理方法,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特别是对一些想做环保但不知从何入手的中小酒店来说,这种专业指导和经验分享非常重要。
对于消费者参与,我认为这需要与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升协同推进。当节能环保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到酒店住宿时自然也会更理解和支持环保措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循序渐进地推进,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