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 一种传承 更多美好
- 逐行天下,骑行英雄
- 探国潮风韵,赏国货华章
- 中国品牌日地方展区探展
- 中国品牌日美好之城探展
2018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也陆续完成,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及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度加大,文旅融合迎来新发展机遇。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在结合实际建言献策的同时,代表委员们表示期待文旅融合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杨安娣表示,2019年吉林将抓住文旅融合这条主线,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延长产业链,提升文化和旅游互动效应,推动差异化发展,不断拓展衍生产品链,增强产业支撑;要拓展产业面,培育多元联动、纵横延伸的产业体系,打造点线连接、区块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形成产业集群,引导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要素集聚集约;要构建产业生态培育的全体系、大系统,生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鲜明区域带动力的产业新模式新格局。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资源的挖掘利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妹芝表示,2018年,河北文化和旅游系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承办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历史性窗口期和机遇期,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全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业发展保持量质齐升良好态势,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4%和24.4%,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当地民族文化、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文旅融合发展潜力大。全国政协委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丁秀花提出,要加强对“三区三州”的统筹指导帮扶,加强政策指导、规划帮扶,争取更多渠道的项目帮扶,特别是对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给予政策支持;继续加大“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几场旅游扶贫对接推介活动对贫困地区带动强,成效明显,希望2019年加大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表示,当前深度旅游已成为国际游客对旅游的新认识、对旅游产品的新要求,很多境外游客渴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而非“走马观花”。因此,今年她准备递交关于加大入境旅游海外宣传市场化力度,更深入讲好中国故事的建议。她表示,文化需求是旅游的根本动因,旅游过程实际上是文化体验和享受,旅游的很大潜力取决于文化魅力和吸引力。文化是内容,旅游是载体,旅游宣传不应仅限于长城、故宫、熊猫等典型代表的宣传。建议深入挖掘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景、文化古韵及风土人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特色结合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国际文化和旅游交往来看,文旅融合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使中国文化、中国制造以更鲜活直观的方式向世界传播。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请外国人到中国旅游,将能“润物细无声”般加深彼此感情,形成各国民间对华亲近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刘玉婉说,音乐是地方文化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很多人对一个地方的印象都是从一支曲、一首歌开始的。在旅游休闲中,音乐也很重要。比如侗族大歌,游客到山里去,欣赏原汁原味的表演——没有伴奏,张口就是多声部,非常好听。如今,一些地方将音乐传承和旅游结合,并同步开发旅游纪念品、民宿等,效果非常好,不仅发展了旅游、传承了音乐文化,还带动了整个乡村脱贫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表示,文旅融合是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的,文化产业以旅游为载体,通过融合发展,促进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化,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旅游产业以文化为底蕴,通过融合发展,实现旅游资源外延扩展、内涵深化和旅游产业升级转型。贵州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省,在实践中探索了以雷山西江为代表的文化遗产集聚与政策驱动型、以“多彩贵州”为代表的文化品牌营销型、以青岩古镇和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街区为代表的旅游小城镇与新兴旅游社区型、以丹寨石桥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商品开发型,以及以百里杜鹃景区和凤岗茶海之心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型等5种发展路径,不仅促进了民族文化保护,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文化和旅游业创新发展。